首页 > 聚焦 > > 内容

守护“星星的孩子”,这些厦大人用爱与知识融化孤独......

发表时间:2023-04-08 08:14:11 来源:厦门大学

他们目光澄亮,却对人视而不见


(资料图)

他们发声正常,却很难与人交流

……

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孩子

却被孤独症夺去了色彩

今天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在我国,超过1000万人

承受着孤独症带来的种种困扰

其中12岁以下儿童可能超过200万

在厦大

来自多个学院的近20名师生

自发组成了一支跨学科队伍

他们用专业知识浇灌爱心

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01

“我想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

不久前,福州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来了一位“机器人助教”。

这只40cm高、塑胶材质、有着可爱“小鹿”外形的机器人,叫作“迈迈”,它正配合着中心老师为孤独症小朋友们上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跟着机器人屏幕上播放的动画,伴着节奏敲起了小鼓。

小朋友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和“迈迈”互动

鼓声响起,“迈迈”机器人内置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正悄悄地实时捕捉人脸表情和行为信息,从而分析儿童当前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情况。老师再根据机器人反馈的数据,针对性地改善授课与沟通方式。

在福州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迈迈”的每次到来都很受欢迎。而它的每次“授课”,也都带着更新的技术和功能。

“迈迈”的背后,是厦门大学的一支跨学科团队。这群来自电影学院、创意与创新学院、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等多个学院单位的师生,历时3年初步研发出了孤独症儿童教育陪护机器人“迈迈”,如今已经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测试。

孤独症是一种从幼儿期开始显现的终身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伴有社交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刻板行为等症状,需要通过行为干预来治疗。

一次机缘巧合,团队负责人之一,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佘莹莹走进了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她发现中心里的孩子们无法和人正常进行沟通,家长们不得不放弃工作,选择全天候的陪护。

佘莹莹想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

“我们团队之前研发过一台陪护机器人,我觉得,如果把它的技术运用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上,或许能帮上忙。”佘莹莹说。

于是团队成员开始了长达3年的孤独症陪护机器人研发,从设计外形,到选择材质,从构建模型,到编写算法,经过3次迭代,这只名为“迈迈”的机器人面世了。

团队成员在孤独症中心测试“迈迈”

“迈迈!迈迈!”

“迈迈”一词的发音比较简单,易于儿童学习和接受,即使是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孤独症小朋友,也喜欢喊它的名字。

通过设置,“迈迈”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并常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孩子们非常愿意听从它的指令。

孤独症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通常低于同龄人,但一位曾经和“迈迈”进行过互动的孤独症小朋友,一年后再次见到它时,竟然能主动说出“迈迈”曾教他认知的内容。

02

“用户体验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

一开始,为了加深对孤独症的了解,佘莹莹邀请专家为学生们讲授孤独症的基础知识,同时展开大量的调研与数据收集工作,同学们常常花上一两周的时间在中心观察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模式。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孤独症在筛查、治疗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去研究和解决。

孤独症儿童对周围的环境极度敏感,他人的触碰或尖锐的声音都可能引起情绪崩溃。在研发孤独症筛查系统过程中,为了减少刺激,团队专门设计出了舒适的场景,制作了吸引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的动态内容。在小朋友观看过程中,设备能够在无扰的情况下快速捕捉多模态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孤独症症状分析。

对于这支团队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几乎贯穿着整个设计过程。

团队的指导老师、创意与创新学院副教授林琳和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方始终坚持将体验者作为设计的中心,带领同学们在角色、动画、界面和机器人互动方面进行设计。“用户体验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在天上飘’的东西是没办法给人用的。” 刘方说。

因为机器人的电子音缺少人情味,学生们亲自上场,为“迈迈”配音;在投入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前,同学们自己扮演孩子和老师,一遍一遍地对机器人做测试,录下视频给孤独症专家审核。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弱于常人,市面上并没有适用于孤独症行为干预的绘本。团队成员在幼儿园和康复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比普通儿童的绘本使用情况,再针对提升孤独症儿童九大核心技能,设计出了一套共五本专用绘本供教育干预使用,并将其设计成交互绘本植入机器人辅助教学。

在团队里,艺术专业的同学负责设计,信息专业的同学则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专业背景的不同,没有成为他们的阻碍,反而成为了他们的灵感来源。

“迈迈”的诞生,给孩子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让这支团队前后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二等奖和第七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与其说是高校的创新项目,“迈迈”机器人更像是一个爱的结合体。来自医院和高校的专家们向团队提供了专业建议,福建省内的几所幼儿园为他们专门开辟空间,提供测试的对象和场地。一些厦大校友听说之后,也主动提供了相应资源。

“当你在做一件对的事情时,自然而然会吸引一些社会资源来协作,这件事情就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佘莹莹笑着说。

03

“我舍不得这群孩子”

艺术学院研一的朱珠在大三时就加入了这个团队。团队老师曾问朱珠,读研后想继续参与孤独症相关的研究还是换个方向,朱珠没有犹豫,哽咽着回答:“我舍不得这群孩子。”

随着“迈迈”功能的不断成熟,团队里的同学们与孤独症群体产生了更深的羁绊,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快速成长着。

从2020年开始研发“迈迈”机器人至今,佘莹莹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要求学生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平台和机会,由团队里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做深入的研究,主动寻找周围的资源来自主解决困难。

团队成员进行项目汇报

对于信息学院的王鑫来说,最大的成长则在于学会将技术能力和人本思维结合。

一次,她设计的机器人操作面板几乎被全盘否定。感到挫败的她,直到亲身来到孤独症中心,才意识到先前设计的不足——由于电子设备容易对孤独症儿童造成刺激,老师只能悄悄地在手机上操作,而她原先设计的面板太过复杂,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她根据老师的反馈,尽可能地简化了面板。

“你要把他们当成身边的人,而不是一个研究对象。要体验他们的困难,才能为他们解决问题。”刘方说。

团队成员的心声:

“若我所学的技术可以为这些孩子们点亮交流的目光,我会献上这份祝福。”

@2021级研究生 王鑫

“我们写的代码远不止是电脑上的一行行英文,更是一个个孩子通向精彩世界的桥梁。看着他们抱抱‘迈迈’的时候,代码都有了温度。”

@2020级本科生 庄毅

“我从未忘记参与这个项目的初心,希望每一颗遥远的星星都能耀眼地闪烁。”

@2021级研究生 雷佳宜

如今,“迈迈”机器人的功能还在不断开发中,这支团队也仍然在持续学习着,他们希望接下来还能为孤独症群体做更多的事。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