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内容

世界速讯:宁武书院,流淌的文脉

发表时间:2023-05-10 07:05:40 来源:行走山西

宁武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书院为明代宁文书院和清代鹤鸣书院,还有东寨孙致昌办的养源书院等。据明代廖希颜所著《三关志》和清乾隆《宁武府志》记载,明正德9年(1514),右都御史文登丛奉命总制边务,驻干宁武关,为了加强宁武关的固守功能,命三关兵备张凤翊修筑了宁文堡(位于现朔黄铁路宁武西站东南角)。宁文堡建成后,文登丛高瞻远瞩,又倡议设立书院。正德10年,由张凤翊具体实施,在宁文堡内设立了宁文书院。书院有正堂、东西配房各三间,又建师生屋若干,军士屋若干。建院所需木石均取之于山,不增加朝廷和民间负担,工匠来自守军官兵,经费靠堡内平时积蓄。书院建成后为了纪念文登丛“施教之志”取其姓氏“文”,命名为宁文书院。书院先生聘请知名学者,学生多来自优秀的官、军子弟。平时依据学习成绩优劣分别奖惩。宁文书院建成后,结束了宁武地区“数百年不教之民”的荒芜状态,耳创了宁武教育事业的先河。

《三关志》在叙述这一创举时写道:“学校不设,教化不明者,何居夫爱亲敬兄之伦,尊君敬长之义,皆云之良知良能。学校立,则教化明;风俗成,则政治美,岂可轻乎哉?君寓修文于武士之中,盖上以人伦为教,下以人伦自修,上下相顾,恩义相恤,如子弟之卫父兄,手足之捍头目。战则胜,守则固,文教武卫,本不可歧二也。兴学垂芳,移风易俗,育才图治之美,固非常人所能居”。参于宁文书院建立的还有巡抚王公、户部马德关、藩参曹凤鸣、佥宪孙引之等。

宁文书院的败落于嘉靖16年(1537年)开始,依次于嘉靖17年、万历7年(1579年)、天启5年(1625年)在全国掀起的对书院大规模禁毁有关。万历42年(1614年)宁文书院虽改建于城北火神庙东。但是,中国的教育和文人历来就多灾多难,历朝历代的“焚书坑儒”都曾多次发生。特别是随着明代社稷日落西山,江河日下,宁文书院走向了没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对书院的发展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其间雍正皇帝为控制思想舆论和强化君主专政,书院又首当其冲成为被禁锢的对象。乾隆4年(1739年),任过宁武知府的魏元枢倡议,在宁武建立了鹤鸣书院。该书院是乾隆皇帝登基后在山西新建57所书院的第一所书院。据清代宁武知县施作楫著《鹤鸣书院记》记载,乾隆3年秋,会郡守魏(元枢)公来视府事,提出设立书院,第二年4月,于城中选择吉地,划地4亩,在府署西南凤凰街(今小教场街)建起了鹤鸣书院。书院为四进院落,30多间房屋,费银360多两。魏元枢第一个捐出俸银为榜样,知县施作楫苦心操持,2个月后书院竣工。参与建设的还有如曹余姚、谢廷恕等。因宁武古名凤凰城,鹤凤同侣,所以取名“鹤鸣书院”由魏元枢题写于书院门上,在其堂上又题写了“修道士居”的匾额。企望“凡我四属之士,慎勿以边隅固陋自安,于于而来,入是门,登是堂,藏修游息于其舍,敬业乐群,尊师取友,将见道明德立,处则为经明行修之彦,出则为通方致远之材,克副我郡宪广厦求贤乐育苦心。”

鹤鸣书院成立后,聘请学有专长的当地名流名士渐担任教师,聘请全国著名人士担任山长,成为人文荟萃之场所。生童以学习成绩之优劣分为超等、特等、上、中、下几个等级,并分别给予奖励或惩处。在收集到的该书院原始八股文试卷,可以看到超等第一名的赵景福得到400文的奖励,上等第四名的郝文蔚得到了100文的奖励。

光绪27年(1901年)8月,穷途末路的清政府被迫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并下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各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鹤鸣书院在其存在的162年间(1739——1901),有过蓬勃发展的欢欣,也有过惨淡经营的辛酸;有过济济一堂的弦歌笑语,也有过遭受打击禁锢后墙倒屋圯的颓败荒芜。作为古代宁武教育体制一个重要组成的书院,对宁武学术、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至于东寨的养源书院,是由清代拔贡东寨孙致昌(号克斋)个人所办的义学。他诗书传家,教子有方,5个儿子都表现不俗,长子文斌、次子文蔚为清朝举人,三儿文萃东寨高小毕业后立志实业,经商有道,富甲一方。四儿文郁1924年金陵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农学院代理院长、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等职。五儿文明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湖南师范学院教授。

孙致昌曾在太原广源书院任教多年,回到东寨后慷慨解囊,一振千金,创办了养源书院。挑选本县优秀学子免费上学,本人亲自授课,全身心的投入。学生虽然招收不多,但却保证了个个出类,人人拔萃。其事迹和精神一直受到当地人们的崇拜和传颂。

一年树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立国之本、立县之本。我们的先人虽处晋北边陲,在战事纷纷的三关荒蛮之地,不但武功赫赫,还能够献出俸银,殚精竭虑建起了宁文书院、鹤鸣书院、养源书院等,为古代宁武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在明代的宁化潘家,两代人中就产生四位进士,1904年就有宁武人刘肇文留学日本,1929年宁武五中孙文郁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获得硕士学位,其弟孙文明赴法国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1936年宁武五中学生李宏顺就战成为全省中学会考第一名,同年五中高中南服周考入清华大学,宣兆鹏考入燕京大学,1961年宁武中学有46名考生被大学录取,高考升学率达64%。我们不应当健忘,应当记住这些先人们的历史功劳,他们文教武卫,兴学助教,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为保卫边陲,培养人才,发展宁武所做出的贡献,让当代宁武人不仅是自豪,更多的是汗颜。

来源:文史艺苑

原标题:明清宁武书院的影响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