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莫让陪玩服务变了味
近日来,多家媒体报道陪玩平台存在实名认证不健全、未成年保护不到位、部分内容涉黄擦边等乱象。年轻人需要“玩伴”,契合了这一需求的陪玩产业本应持续发展、逐渐正规化,却因这些“隐秘的角落”而饱受争议。
陪玩是伴随游戏产业发展而新兴的一项网络付费服务。消费者中,有的需要陪玩带着“上分”,提高游戏技巧;有的是为了满足社交情感需求;也有的需要陪玩活跃游戏气氛。陪玩服务提供者中,有人把它视为兼职或是玩中赚钱的渠道,也有全职陪玩,或是将其与直播结合。从性质来看,陪玩平台类似于“网络游戏”与“社交平台”的整合;从付费模式来看,陪玩平台则与直播平台更相似,以局或小时为单位结算,并提供包月、送礼物等多种模式,平台从中抽成。
陪玩平台乱象丛生,一个直接原因在于缺少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当前,陪玩平台依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展账号管理和内容审核。但这些要求相对笼统,对一些新问题缺少约束力。诸如陪玩结算大多使用代币,平台对服务过程中的文字消息“对暗号”缺乏有效审核,青少年模式限制“陪玩”限制不了“老板”等。若掺杂盈利扩张的需求,部分平台有可能默许“灰色地带”的服务。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强化其对陪玩服务提供者的约束十分关键。当下不少涉未成年、涉色情擦边服务的账号,将平台视为业务跳板和揽客源头,自己则采用微信群分包、线下服务等形式规避审查。对于这类风险账号,平台应提高入行门槛,加强日常监管,更应主动与监管部门携手,建立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和不良行为信用机制。
更要看到,在落实网络游戏服务“最严防沉迷”政策的今天,陪玩平台仍是未成年保护的短板和重灾区。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将未成年人游戏服务限制在每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不超过1小时,并要求各游戏公司严格落实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然而,目前市面上多数陪玩平台注册、购买服务、充值打赏时仅需绑定手机号,无需进行实名认证,注册时填写的生日信息默认为18岁以上,且可以随意更改。尽管在多次查处和下架后,部分平台逐渐收紧了陪玩主播一侧的实名政策,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绕过监管,甚至传授“经验”。如此种种,难免被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期待陪玩平台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清除“灰色地带”,落实做细未成年人保护,填补这堵防护墙上的“漏洞”。(默达)
来源:南方日报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