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内容

马铃薯种植晚疫病是如何发生的?应该如何防治?-天天视点

发表时间:2023-06-18 18:51:43 来源:堇禾财经

文|自然探知


(资料图)

编辑|自然探知

马铃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着“第三面包”的称号。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马铃薯晚疫病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了威胁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一大病害。

目前,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马铃薯主产区的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发生较为严重。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种植模式的改变,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防治,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威胁人们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掌握其发病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对于保障我国马铃薯种植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发生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杆、块茎等部位。

叶片上病斑在发病初期呈褐色,后逐渐变为淡褐色至暗褐色,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逐渐扩大,并且呈现出不规则形状,且边缘不清晰。

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上会产生白色霉层。块茎上的病斑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形状也有所不同。

马铃薯块茎发病后会出现腐烂现象,用手按压后还会出现凹陷状。当马铃薯进入休眠期时,病斑表面会长出白色霉层。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肥料、水分等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下,马铃薯晚疫病易发生;在干旱、缺水、缺肥的环境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严重。

如果肥料施用过多或过于频繁或者施入未腐熟的农家肥等情况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也会加重。

发病规律

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马铃薯植株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菌丝体。

在病原菌侵染后,孢子囊产生后通过气流传播到植株上,形成孢子囊,并通过菌丝和孢子的侵入作用导致植株发病。

如果此时天气适宜,温度较高,则会迅速在马铃薯植株上形成孢子囊和孢子囊萌发的菌丝,导致病株迅速扩大。

在晚疫病发病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光照都是影响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如果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病菌孢子不能被有效地杀死,就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此外,晚疫病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18~24℃,当温度低于16℃时会导致孢子萌发不能完成,当温度高于20℃时则会导致孢子囊的快速萌发。

因此在气温较低和湿度较大时病害发生较重。

病原菌

晚疫病的病原菌为卵菌纲晚疫病属的致病疫霉,简称晚疫病菌,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以欧洲、北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最为严重。我国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在北方地区发生,其中以内蒙古、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地最为严重。

该病菌能够在土壤中越冬,当气温适宜时会产生大量菌丝,当马铃薯植株受到晚疫病侵染时,其叶片、茎和块茎上都会出现大量的病斑。

该病菌在空气中能存活一段时间,主要在菌丝的细胞内寄生或繁殖,当其从寄主植物上脱离后会在土壤中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随着温度升高,该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也会增加。该病菌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在马铃薯种薯上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并且也能在田间进行多次侵染。

该病原菌能够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当环境适宜时会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当空气中湿度较高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就会萌发形成菌丝。

病害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也可危害马铃薯茎和薯块。马铃薯晚疫病在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在田间叶部和块茎上形成病斑。

初期为白色,后逐渐变为褐色,在潮湿环境下形成灰白色的霉层。

如果湿度较大,在病斑处可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最后变成黑色。若病斑处潮湿环境,则会产生黑色霉层。

如果病斑处的气候条件适宜,则会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周围有绿色晕圈。病斑一般出现在叶片两面和茎部,若在植株下部发病较早时,则会造成整株叶片枯死。

如果植株叶片受晚疫病影响而变得卷曲干枯时,则会产生白色霉层。如果块茎发生晚疫病时,则会产生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

马铃薯晚疫病可以危害马铃薯的各个部位,其中以幼芽、叶、茎、块及薯块等部位最为严重。但马铃薯晚疫病不同部位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

1.幼芽发病后表现为绿色病斑;

2.叶部发病后产生白色霉层;

3.茎部发病后出现褐色病斑;

4.薯块发病后产生不规则形的黑褐色病斑,严重时还会造成整个马铃薯植株枯死。

发病条件

晚疫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果温度高于10℃,晚疫病就会开始发病;如果温度在10-12℃时,晚疫病会停止发生;如果温度低于8℃时,晚疫病就不会发生。

当空气中湿度超过85%时,晚疫病就会开始发生,并逐渐增加。因此,晚疫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晚疫病在阴雨天气容易发生;在春季或秋季气温低时易发生;在夏季气温高且干燥时易发生;在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生;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容易发病。

另外,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时间也与温度有关。当温度高于20℃时,晚疫病就会停止发生;当温度低于10℃时,晚疫病就会停止发病。

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晚疫病菌的存活时间。马铃薯晚疫病一般会在9月下旬开始发病,而到10月中下旬就会停止发病。

如果在晚疫病开始发病后及时进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程度就会减轻很多。如果晚疫病发生严重,则会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一批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如:中薯4号、中薯10号等品种。

3.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摘除病株,降低田间湿度;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4.及时喷药防治。

一般在马铃薯收获前1个月左右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防治。

参考资料:

[1]秦荣秀.山西临县马铃薯种植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3):25+27.DOI:10.16815/j.cnki.11-5436/s.2021.23.015.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