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内容

真没想到!厦门这块绿地,百年前竟是

发表时间:2023-08-03 15:26:11 来源:腾讯网

你知道浮屿角吗?

说起浮屿角,厦门人充满感情


(资料图片)

诗人张小云有首诗《图书馆》

写道:

老的图书馆在浮屿

她镇在路的一端

把思明北路变成三角地带

或者说,路被撕成一段拉链

图书馆有点像拉链头

扣在路中央……

如今图书馆没有了

浮屿角变成了一块绿地,榕树成荫

像思明北路扯开的一小段拉链

绿地上两块巨石交叠

刻着“浮屿”二字

陈嘉新 摄

萧春雷 摄

你知道吗?

思明北路的这块三角绿地

一百多年前是

筼筜港中的一个小岛

清末民初

那时,浮屿角是筼筜港中的一座小岛,在海潮中沉浮。人们架石为桥,在小岛上建了两座建筑——雷音殿和陈氏宗祠。附近的路头形成了一个小港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当时,厦禾路以西还是筼筜港,海水茫茫。厦门的第一条骑楼街——开元路,与厦门两条最重要的城市主干道——厦禾路、思明北路,交会于浮屿角附近,可想而知,这一带当年有多繁华。如今的源通大厦,当年矗立着“开明戏院”(后改名“开明电影院”);当街“孤岛”上的“消闲别墅”,则提供浴室、西餐服务;周边市场、茶馆、旅社林立,灯红酒绿。

20世纪九十年代

这座“孤岛”矗立于主干道中间,砥柱中流,迫使思明北路分成两股,环“岛”而过,在厦禾路上会合。坐落在“孤岛”上的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成了厦门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楼顶竖着可口可乐巨幅广告,楼下开设了厦门第一家“洋快餐”——特香鸡。

- Part.01 -

浮屿的宫庙和宗祠

浮屿最早真的是一座小岛,从前的歌仔册《厦门市镇歌》唱道:

过桥就是叫浮屿,颍川陈姓大宗祠。

地理向海真次序,清休得第好隐居。

亦有宫名雷音殿,风水算来明甲现。

范赵将军有二仙,十分威灵真正显。

浮屿虽小,屿上却有知名建筑二处,颍川陈姓宗祠与雷音殿。

乾隆《鹭江志》就有记载:“雷音殿,在后崎尾小屿中,有木桥数十丈通其际。今易以石,亦一美景也。祀五行神。”

李禧先生《紫燕金鱼室笔记》说得更详细:“浮屿雷音殿,碑志磨灭,不知建何年代。故老云:某岁福州大水,有五帝像漂流至浮屿,居民拾得,盖殿祀之。故历年五月五日神诞,旅厦福州人恒具牲致敬,即会饮其中。桥上有桥头妈宫,成立比雷音殿更早。”

陈姓是厦门的大姓,浮屿的颍川宗祠,必定祠貌非凡。

据《冠悔堂楹语》卷上,晚清杨浚为宗祠撰写楹联多幅,一联云:

筼筜港翛若万竿,一片清音化石鸣,前有凡鸟;

湖海楼岿然百尺,同堂豪气连床卧,上有元龙。

又一联云:

天象聚德星,颍水将车,千年食旧;

岛形肖浮玉,金山留带,两字同名。

浮屿陈氏宗祠,也称“颍川堂”,厦门“陈氏家族自治会”会址设于其中。民国初年,厦门陈氏家族开办子弟学校,就设址于宗祠之中。

- Part.02 -

陈嘉庚二度身莅浮屿

浮屿陈氏宗祠可载入史册的大事,是1919年陈嘉庚在此召开的“倡办厦门大学特别大会”。

为了筹办厦门大学,陈嘉庚在大会上慷慨允诺:“鄙人愿牺牲绵力以为之倡。由民国九年起,五年之内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开校以后,认捐常年费25年,每年12万元,共300万元。合开办费共认捐400万元。”

有志者事竟成,不到两年,厦门大学就举行了开学典礼。

当陈嘉庚再度莅临浮屿宗祠的时候,已是1950年1月。这年陈嘉庚回国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归程中途经厦门,陈氏家族互助会在浮屿宗祠召开欢迎大会。《江声报》 1月23日报道:“本市私立颍川小学暨颍川家族互助会,前天下午假浮屿陈氏宗祠举行欢迎中委陈嘉庚先生大会。出席者六百余人……”

- Part.03 -

浮屿角成为公共交通枢纽

浮屿的巨变,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厦门市政改造

1920年至1921年,连接浮屿与提督码头的开元路初成;1921年至1923年,从浮屿往豆仔尾的厦禾路中段修竣;1927年7月至1928年6月,由蕹菜河经后海墘接内海滩的思明北路修竣;1928年至1930年,从浮屿至船坞的厦禾路西段修竣。

居住新区也在建设中。1930年辟大王冢新区、外海滩新区,1931年再辟内海滩新区。此地的新区地面,多以削山填海而来。旧日海域已成“人造地”,市人呼以“浮屿角”。

自从开元、厦禾、思北三条马路在此交集,浮屿角跃身成了公共交通的枢纽

1929年,厦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辟市内公共汽车交通,开设行车线路6条。其中5条线路,均在浮屿角设有站点。

1934年,泉漳厦长途汽车公司筹备处收购并重组厦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办事处、停车场由美仁宫迁到了浮屿角。

- Part.04 -

开明戏院与消闲别墅

“开明戏院”即开明电影院,位于今思明北路与厦禾路交叉口,为一座6层建筑,是缅甸侨商杨德从的业产,1929年动工兴建,1931年竣工开业,内设有固定座椅668位。

其时,开明戏院与思明戏院、中华戏院并列,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它主打的是默片。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开明戏院。

与开明戏院毗邻的消闲别墅,则以浴室、西餐为卖点。

消闲别墅浴室的特色,在1935年出版的《最新厦门快览》中可以得到印证:“厦门浴室最特色如海陆春汤房、三友浴室、消闲别墅等,大都陈设精美,器物清洁,招待周到。唯价格略贵。普通池浴二角,客盆连茶三角至四角至六角,擦背二角,划脚铜元二角至四角不等,理发二角至三角,小账随意。”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消闲别墅。(陈亚元 收藏)

- Part.05 -

厦市茶楼的聚集地

浮屿角也是厦市茶楼的聚集地。《最新厦门快览》记载此地的茶社有7家,如大陆茶园、开元茶社、西湖春茶社、玉华宫茶社、开心茶社、明星茶楼和交通茶楼。

聚集其中的并非全是雅客。“茶社以市内鹭江道及开元路尾之浮屿角一带为最多。茶资每壶小洋一角或二角不等,瓜子一盘铜元五占,小账随意送给。茶社内在午后及晚间为营业时间,惟晚间有江西走唱,三五成群入茶社招呼听唱。每套小调一角,大调二角,若漂亮歌女则一套不等有之……而茶社设有房间可租,一夜有六七角,多至一元。”

1935年,作家许钦文在散文《厦门和鼓浪屿》中证实了这类“茶室”的多项功能:“开元路为最早的新式马路,现在仍然热闹。这条路是弯曲的,一个口子在西面,另一个口子在北面。在北面的口子上,叫做浮屿角,有着许多茶馆,兼带旅舍,写作‘茶室旅社’。晚上很热闹,红男绿女,来往于咿咿唔唔的胡琴声中,表现出不健康的一面来。”(《浙江青年》1935年3月第1卷第5期)

浮屿角的休闲业,向着畸形发展。《最新厦门快览》称:“浮屿角则别开生面,茶楼、旅社集中于一角。一到灯光时候,江西、江苏等之走唱或断发或辫发,穿上花红柳绿旗袍,带一枝扇子、一枝胡弓出入茶楼之间。又听诗(均谓唱诗)客人有绅士、工人、机关人员、乡下人,西装、长衫、短裤,各种人物出入此间。尤其是暑夜,客多上天台。电光照耀,胡弓与走唱之声四起,喧噪之中带着一种哀音,令人有夜泊秦淮之感……因此大生里生意日蹙,多门前雀罗,不如浮屿角之热闹。

1938年5月,厦门岛沦陷,浮屿角的繁华成了过眼云烟。

浮屿角可以说是厦门的

一处地理历史坐标

它告诉我们

什么是沧海桑田

陈嘉新 摄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